MK,MK体育,MK体育官网,MK体育app,MK体育网址
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4日讯(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)今日清晨六点半,长沙九道湾社区的街巷还未完全苏醒,“老罗电动车维修店”的卷闸门已“哗啦啦”升起。50多岁的罗先喜将扳手、螺丝刀一一归位,目光扫过店外排队等待维修的三辆电动车,熟练地拿起万用表,开始了一天的忙碌。
“我在长沙修车修了18年了,用你们长沙人的话讲,我也是‘老口子’了。”这个来自湖北咸宁农村的修车匠,已在长沙打拼18年,从修单车到修摩托车,再到如今的电动车,三次行业变迁中,他用双手与汗水,不仅养活了一家人,更在城市里拼出了“安家”的希望。
2007年,罗先喜揣着仅有的800元积蓄,背着被褥从咸宁农村来到长沙。“当时村里不少人外出打工,我想着自己会点修单车的手艺,或许能在城里混口饭吃。”回忆初到长沙的日子,罗先喜眼神却格外清晰。彼时的长沙街头,自行车仍是市民出行的主要工具,他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个角落,支起简易修车摊,一块木板当工作台,几个旧零件装在铁盒里,每天从清晨守到深夜。
“那时候最怕下雨,一下雨,生意也停了。”罗先喜说,为了多攒点钱,他常常啃着馒头修到凌晨,遇到晚归的人车子坏了,哪怕再累也会起身帮忙。凭借着细致的手艺和实在的要价,他的修车摊渐渐有了回头客。两年后,他把妻子接到长沙,夫妻俩挤在5平方米的出租屋,日子虽苦,却有了奔头。
然而,随着城市发展,摩托车逐渐取代自行车成为主流。“看着街头骑摩托车的人越来越多,修单车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差,最多的时候一天只赚三四十块钱。”罗先喜意识到,不转型就只能被淘汰。没有师傅教,他就每天收摊后去摩托车维修店“出义务工”,遇到报废的摩托车,就低价买回来拆解研究。“那时候天天熬夜看书、记零件名称,手上被零件划破是常事。”
功夫不负有心人,半年后,罗先喜的单车修理铺升级成了摩托车维修店,靠着自学的技术,他再次抓住了生计的“接力棒”。修摩托车的年月里,是罗先喜一家人生活稳步提升。他的铺面添置了专业设备,夫妻俩每天能修十几辆摩托车,收入翻了几番,不仅还清了老家的债务,还供两个儿子读书。“大儿子那时候在老家上小学,每次打电话都说想爸妈,我就想着多修一辆车,就能多攒点钱,早点接他来长沙。”。
就在生活逐渐稳定时,罗先喜的生意再次陷入困境。“当时看着满街的摩托车变少,心里特别慌,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。”那段时间,他每天守着摊位发呆,甚至想过回老家种地。直到有一天,他看到街头的电动车越来越多,“既然摩托车不让骑了,大家肯定会选电动车,修电动车说不定是条路。”
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罗先喜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。他花钱报了电动车维修培训班,每天早上准时去上课,下午回摊位实践。“电动车的电路比摩托车复杂,一开始经常修不好,顾客还会抱怨。”罗先喜没有放弃,他把常见的故障整理成笔记,遇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,短短三个月就掌握了电动车维修技术。
后来,罗先喜在九道湾租下了一间约20平方米的门面,正式开起了电动车维修店。“现在每天能修三四十辆车,特别是快递哥来送修的车多,忙的时候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。”记者在店里看到,罗先喜忙不赢的时候,妻子则在一旁帮忙打下手。“换胎、打气、换电瓶这些简单的事我还是晓得搞。”罗先喜的妻子边忙边告诉记者说,为了回报顾客,店里对来店里给电动车轮胎加气的市民不收钱
夫妻俩配合默契,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诚信的服务,店里的回头客越来越多,不少顾客还会主动介绍生意。“大儿子现在在老家打拼,小儿子在长沙读初中,成绩还不错。”说起两个儿子,罗先喜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他告诉记者,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,安家长沙。“虽然现在压力还很大,但只要肯吃苦,多修一辆车,离梦想就更近一步。”罗先喜说这话时,眼神坚定,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。这股韧劲,不仅支撑着罗先喜走过十八年的打拼路,也照亮了他在城市里的“安家梦”。
020-88888888